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很多新能源车主都希望能够在小区内安装充电桩。然而,许多小区的物业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不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安装。
近日,包头市青山区御融公馆小区的业主白先生打来新闻热线反映,他购买新能源汽车两年多以来,一直因物业以“小区电容不足”为由,无法安装充电桩。焦急之下,白先生主动联系了包头青山供电公司,希望了解小区电容是否能满足需求。包头市青山供电公司回应称,测试数据显示御融公馆小区电容充足,可以安装充电桩。即使业主安装充电桩后导致电容不足,小区物业也可以向供电公司申请增容,这不应成为阻止业主安装充电桩的理由。
2022年发布的《包头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换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固定、移动充电设施条件(包括预埋电力管线和预留电力容量);鼓励在已有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等场所建设充换电设施,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改建、道路改建等逐步实施。《管理办法》在用电报装方面明确:居民在住宅小区内自有固定车位加装充电设施用电,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支持和配合建设,物业不得借机收取费用。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自治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李永强认为,业主在小区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时遇到阻碍,这既反映了新能源时代新出现的问题,也考验了城市应对新问题的能力。政策制度不应仅停留在纸面,而需强有力的执行措施,督促物业积极服务业主,消除安装充电桩的障碍,缓解更多车主的“电量焦虑”。
李永强:包头市御融公馆小区业主与物业围绕充电桩安装发生的拉锯战,反映出城市治理中旧有管理模式与新兴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当技术跑赢了制度,政策撞上了利益,充电桩安装难便成了检验城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物业在问题面前总是把“推字诀”当成最优解,暴露出物业服务并没有从化解业主急难愁盼事宜出发,没有将业主利益至上作为服务根本,服务理念和能力水平亟需提升。供电部门虽有数据支撑却无强制执行力,政策文件中的“应支持配合”缺乏具体罚则,导致老旧小区业主充电桩安装的一些权益被迫停留在纸面上。
破解僵局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权威的电力容量公示机制。供电部门可联合住建局对居民小区电容通过实时监测平台进行公开公示,让“电容不足”的争议从主观扯皮变为客观数据比对,物业若质疑需自费第三方检测,倒逼信息透明化。同时,应将充电桩安装纳入物业考核体系,对无正当理由阻挠的物业公司实施信用扣分乃至市场准入限制。并建立“容缺受理”机制,九游娱乐注册若物业超期不回复,业主可凭供电部门证明直接报装,事后争议由物业承担举证责任。
中国城市竞争已从“政策比拼”进入“细节较量”,政策优化是为了释放更好的发展效能,好的社会环境不是有多少的政策出台,而是有多少务实的政策正在发挥效果,尤其在治理细节上,当一台充电桩的安装还需要经历业主与物业的漫长博弈,当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始终卡在部门协作的缝隙间,这样的治理精度显然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只有治理精细化的不断提升,民生细微处的不断突破,才会带来城市文明升级的不竭动力。